心理驿站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>德育安全>>心理驿站

正文

    原来这几种父母会让孩子犯上抑郁症!

    发布时间:2019-09-20作者:审核:点击:
    附件:

      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,守望平静的家园,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,我年华虚度,空有一身疲倦。——海子:《以梦为马》

        

        当代著青年诗人海子,在25岁那年卧轨自杀,一个才华横溢却孤独的灵魂就这样与世界作别。

        

        ● “我有抑郁症,所以就去死一死,没什么重要的原因。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。”

        

        ● “走饭”,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,在微博上留下简短的一段自我呢喃式的话语之后,同样因为抑郁症而选择上吊自杀。

        

        ● 13年前,张国荣因抑郁一跃而下;今年9月16日,乔任梁也因抑郁,用塑料袋套头而亡。

        

        ……

        

        原来这几种父母会让孩子犯上抑郁症!

        

        抑郁症就像一种无影无形的剧毒,潜伏在某处,试图吞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。

        

        很多人不敢相信,《我们的十年》还在上映,乔任梁这么阳光开朗又有才的大男孩,就这么突然地消失了!因为乔任梁身处娱乐圈,所以这个事件就迅速被关注,殊不知,在我们普通人群中,同样有大量的抑郁症人群,在自我挣扎与自我拯救中痛苦不堪。

        

        抑郁症,即是西方世界中所说的“蓝色忧郁”,又被称之为“精神病学中的感冒”,早已是一种非常严重且普遍的精神类综合症心理疾病,发病率很高,自杀率也极高。

        

        其实,在中国,2014年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,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,但是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%。中华医学会发布的《精神医学新进展》表明,在我国,抑郁症发病率最高可达3.5%,10%至15%的抑郁症患者最后都选择了自杀。

        

        抑郁症并不是只有大人们才会犯,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也饱受抑郁症的折磨。我身边就不乏这样的案例。

        

        案例一:

        

        邻居家的小孩正在读小学四年级,每个学期都是年纪第一。这本该是父母最大的自豪,可是让夫妻俩特别担心的是,女儿平时都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,而且只要被人问到学习成绩,或在校表现,她就会突然地大发脾气。她习惯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整晚整晚地刷题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
        

        案例二:

        

        亲戚家的小男孩,每次他提什么要求,妈妈不能及时满足的时候,他表面上理解妈妈,听妈妈的话;可妈妈一转身,他就独自偷偷地抹眼泪;不小心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好,心里就非常难过的同时,还有自残倾向。一次,他就拿做手工制作的剪刀去剪自己的头发,还有衣服;后来,严重到拿剪刀试图剪开自己的血管。

        

        有专家说,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样的症状,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:

        

        1.生理:经常感到疲倦,浑身无力;头疼、背疼、胃疼;食欲下降、消化不良、心跳加快、睡眠障碍、体重变化剧烈。

        

        2.心理:情绪低沉、郁郁寡欢,对日常活动及周围的人和事物丧失兴趣;精力不济,注意力难于集中,记忆力衰退;缺乏自信心,自我评价过低,容易自责;对生活感到绝望。

        

        3.行为:学习困难,反应迟缓;沉默寡言、坐立不安、甚至有自残自杀冲动。

        

        哪些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患上抑郁症?

        

        ★过度保护型

        

        父母过分关注孩子,以孩子为焦点,过度娇惯与纵容,孩子逆商极低,一遇到困难或挫折,便自我否定,沮丧不已。

        

        ★漠不关心型

        

        父母疲于养家糊口,忽略孩子的被爱需求,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忧虑的心境之中,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。

        

        ★过于严厉型

        

       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,或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压给孩子,导致孩子惧怕失败,压力过大。

        

        ★随心所欲型

        

        家长教育方式不对,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,甚至在孩子本身情绪低落时进行指责与批评,火上浇油。

        

        为什么家长要自觉承担防治孩子抑郁症的重任呢?

        

        郑毅教授指出,目前三种原因导致抑郁症认识不够。一是,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够;二是,社会歧视和“病耻感”作祟;三是,抑郁症病因学研究还不十分明确。

        

        在美国每4个精神专科医生中,就有一个是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医生。而在我国,专门从事儿童精神疾病工作的还不足300人。“我国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如何,目前连一个准确调查数据都没有。”郑毅说。

        

        既然现状如此,在防治孩子抑郁症的问题上,我们就应该更多地求助于自身。

        

        家长如何防治,才能帮助孩子逃离抑郁症的魔爪呢?

        

        1.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,做孩子真正的好朋友

        

        留心观察孩子的神情与言行,及时察觉孩子的不良情绪;不要以家长的姿态自居,而要蹲下身子,认真倾听孩子的烦恼,像孩子的朋友一样,让他们有一个倾诉与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。

        

        2.陪伴尽可能多一些,在共处中培养更多的爱好

        

        再忙再累,也要抽空陪孩子,毕竟孩子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。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、看看书,趁着假期来个亲子游等,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,感受到更多的爱。

        

        3.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多给些正面的激励

        

        当听说孩子做了好人好事,或者孩子学习有进步时,及时予以表扬,引导孩子多关注生活美好之面的同时,让孩子树立对自己的信心。

        

        4.减少家庭中的矛盾,让孩子在和谐氛围中长大

        

        家庭成员之间要真诚沟通,互相关爱,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信息,避免恶语相向,或大动干戈,或牢骚满腹。

        

        5.孩子生病或伤心时,教育时应给予更多的关心

        

        一个人如果处在负面情绪的包裹之中,容易产生一些冲动的想法或做法。父母在教育时,应懂得理解孩子的处境,不要在孩子难受时,再施加更多的压力。

        

        6.以身作则,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价值观。

        

        父母应教导孩子,一生中有很多的选择要面对,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既有成功的喜悦,也会有失败的痛苦。不要在精神上钻牛角尖,凡事要往积极方向上思考。

        

        7.直面抑郁,千万不要引以为耻或“讳疾忌医”。

        

        抑郁病,是个病,是病就得医治。得知孩子可能是抑郁症时,不要觉得有思想负担。相反,要开导孩子的同时,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,帮助孩子寻求最佳的治疗途径,这才是父母最正确的思维方式。

        

        总而言之,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已证明: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!抑郁症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!

        

        抑郁症患者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同情心,而是我们的同理心。请记住:抑郁症只是一种病,不是羞耻,不是做作,不是玻璃心。是病,我们就要对症下药!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,更是父母的重中之重!若是身边有这样的孩子,我们一定要多些关心、多些鼓励,多些陪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