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驿站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>德育安全>>心理驿站

正文

    由渔王的儿子想到的

    发布时间:2016-10-25作者:常生龙审核:点击:
    附件:

      有个渔人有一流的捕鱼技术,被人们尊称为“渔王”。然而“渔王”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,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打鱼技术都很平庸。

      于是他经常向别人诉说心中的苦恼:“我真不明白,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,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?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,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,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鱼,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,怎样下网最容易‘请鱼入瓮’。他们长大了,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,辨鱼汛……凡是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,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,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!”

     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,问:“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?”

      “是的,为了让他们学到一流的捕鱼技术,我教得很仔细、很有耐心。”

      “他们一直跟随你吗?”

      “是的,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,我一直让他们跟我学。”

      路人说:“这样说来,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。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,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。”

      这样的故事,在我们身边也是经常发生的。

      在课堂上,就有这样一类老师,唯恐学生们在学习中犯错误,走弯路,便将一个个问题的解题思路非常认真、细致地总结出来,讲给学生听,让学生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思路去学习。老师们备课备得非常辛苦,讲得也非常细致,但最后的成效往往并不如意。

      为什么如此精心准备,到头来却常常事与愿违呢?这是因为:

      第一,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不是手把手能教出来的。

      在众人对“钱学森之问”进行深思的时候,一位年轻的学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。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、现为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生的张维加,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了论文 篇,其中SCI (科学引文索引)与EI (工程索引)论文 篇。而他在进入杭州市第二中学读高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就向校长提出申请,要求多项课程免试,以便争取更多时间进行自己的研究。在得到校长的批准后,张维加利用高中前两年的时间翻阅大量资料,写出论文《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》,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名列前茅,也因此被保送进北大。

      张维加的事例告诉我们,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,只有学生内心有了学习的需求和兴趣,学习行为才可能发生。如果学生没有内在的学习需求,或者说有内在的需求但得不到满足,只能跟老师亦步亦趋地前行,时间长了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就会逐渐消失,最终只能跟别人行走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
      第二,经验和教训,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。

      学科知识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,教师对此往往比较看重,会花很多时间在这方面,并逐一讲给学生听,就像渔王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那样。这都是必要的,但教师往往又局限于此,对“教训”方面关注得不够多,无论是过去的先辈在探索实践中的教训,还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教训,都很难成为学习的内容,很难成为师生反思和讨论的话题。

      实际上经验和教训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。经验是对一次次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,逐渐悟出来的。如果没有教训,也就不存在经验。从学习间接知识的角度来看,如果不研究某一项规律、原理在形成过程中人们走过的弯路和付出的代价,对规律、原理本身就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;从实践的角度来看,如果不让孩子经历一次次的失败,他就不能真正理解成功;如果没有“教训”,也就不可能有“经验”。

      第三,让孩子自己走,不要总是包办代替。

      渔王的三个孩子是否都喜欢学习捕鱼技术,故事里并没有交代。如果他们原本就不喜欢,只是渔王自己一厢情愿,那他们是不可能娴熟地掌握捕鱼技术的。有些家长就像这位渔王,总是替孩子设计好生活、学习中的一切内容,从来不关心孩子心里想些什么,还美其名曰“是为了孩子好”。

      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。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,志趣、爱好各有不同,教师用统一的要求来面对这些个性不同、志向迥异的个体,本身就有问题。要在教学中兼顾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,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人数就不宜过多。芬兰教育在PISA 测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施行小班小校的策略,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时空。最好的爱,不是让学生“跟我走”,而是让学生“自己走”。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找到他自己的兴趣所在,并努力呵护他的这一兴趣。


      (文章选自常生龙新著《给教师的5把钥匙》,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