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采一中人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>学校概况>>风采一中人

正文

    峭壁上起飞的雏鹰

    发布时间:2016-03-24作者:审核:点击:
    附件:


      曹兴辉在帮父亲洗脚。


      曹兴辉在帮妈妈干农活。


      ●张丽勍 曹家鑫 伍 洲 文/图

      宁化县泉上镇泉正村赖田组,一幢破败的两层土坯房,西向的墙壁被烟熏得乌黑,房子正面二楼阳台扶手的栏杆全部损坏,只留下几根立柱。房间阴暗,家徒四壁,低柜上,放着家中唯一的电器,一台21吋的老式电视机。这,就是宁化一中高二(9)班学生曹兴辉的家。

    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

      兴辉的母亲瘦小,且左脚行动不便,左手因饱受内风湿折磨而变形。10年前,兴辉的父亲骑摩托车时,突发脑出血,摔倒在路边。这次事故,导致他半身瘫痪,失去了全部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。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同样身有残疾的妻子和当时年仅8岁的小兴辉身上,一家全部收入就只能靠几亩农田,一转眼就是10年。

    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兴辉是个勤劳的孩子。趁周末回家有点时间,兴辉挑着尿桶,跟随母亲,去田里种烟。“其实妈妈一直不愿意让我干农活,她总是说,大人干的活,小孩别插手。尤其是她绝不肯让我挑尿桶,说怕没出息。”

      兴辉淡淡地说,小学五年级那年夏收的时候,母亲一人抢收稻子,原本身体就不好,累过了头,又中了暑气,回到家上吐下泻,只能躺在床上。那天,他生平第一次做饭、炒菜,虽然搞得杯盘狼藉,但总算有口热饭菜给父母吃。“妈妈说那是最美味的晚餐。从那以后,我告诉自己,要像男子汉一样,学干农活,学做家务,为妈妈分忧。”

      正如他所说的,他把尿桶挑在肩上的时候,就已经把这个家担在了自己的肩上。

      田里的烟畦已经整好。兴辉从路边的水渠中将水挑到田里,母亲用水浇着烟苗,兴辉用特制的工具在烟畦中打窝,然后将烟苗种下,母子之间配合非常默契。

      家贫出孝子。种完田,回到家中,兴辉洗净手脚,随后从灶间把热水提到房间,将父亲从床上扶起来,扶到椅子上坐定,将水倒入准备好的木盆里,用毛巾试试水温,然后为父亲脱下鞋袜,卷起裤腿。兴辉把父亲的干瘦而变形的双脚放进温水中,轻轻地搓揉。

      懂事的孩子爱读书

      这样的动作,对兴辉来说,驾轻就熟。从父亲卧病在床之后,这就是他常年的功课。“现在已经洗得少了,上高中后,有时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回家一次。”

      “其实,上初中之后,因为在镇里读书,到田里劳动、照顾父亲的时候其实不多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渐渐明白,要让父母将来过得好一些,就必须努力学习,改变命运。”

      2014年初夏,兴辉参加宁化一中保送生考试。与全县最优秀的孩子比拼,来自乡镇初级中学的他,战胜了众多教育条件更加优越的孩子,获得第三名的成绩,考进了宁化一中。

      上了高中,兴辉面临的挑战更大,他要超越的“对手”更多更强。和那些天资聪明、思维敏捷、见多识广的同学相比,他显得那么木讷土气、先天不足。高中阶段的第一次考试,他仅名列年段第八名。然而他并不丧气,他有他的秘密武器,那就是努力、努力、再努力。很快,他就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节奏,第一次半期考,他的成绩就进步到年段第二名。

      感谢好心人的关爱

      “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,他都在刻苦钻研。他就像发动机一样,干劲十足,永远都有使不完的劲,不断的往前冲!”班主任黄文利老师说起兴辉,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和偏爱。

      黄文利介绍,兴辉学习很努力,先后获得每年800元的黄仲咸教育基金助学金、1300多元的国家助学金,另有梁智根助学金1000元,南京军区后勤部助学金2000元。针对兴辉家的特殊情况,宁化一中帮他免了高中三年学费。去年,宁化县人民法院还资助了2000元给他。

      兴辉感激学校、社会的资助,也很感谢乡亲们。他说,这些年,邻居们逢种烟、插秧季节都来他家帮忙,特别是舅舅舅妈,他们每年要从隔壁的黄新村骑着三轮摩托车来田间采烟叶,再把烟叶载到他家烘烤,后续保管、送到镇上换现金都是他们。“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谢这么多好心人对我和我家人的关爱,唯有努力读书。”

      其实,有时候,光辉也会觉得累。累了,他就会想起初中学过的那首诗《山的那一边》。虽然他从没有真正去山的那边看看,但他想,他一定会翻过那山,去看山那边美丽的风景。祝愿这只悬崖上起飞的鹰雏,未来振翅高飞,畅翔蓝天,看尽天下美景。希望爱心人士来帮帮这个懂事的孩子,实现人生的梦想。


      (原文转载于三明日报。原文地址为:http://smrb.smnet.com.cn/shtml/smrb/20160318/105145.s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