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宁化一中语文教研组圆满完成总校“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”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10-24作者:吴湘怡审核:初审:张志强 复审:张金秀 终审:温建益点击:
附件:
秋兰飘香,学意正浓。10月23日下午,宁化一中语文教研组圆满完成总校“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”活动。本次活动特邀滨江中学、宁化六中及本校共三位教师执教示范课,分校其余语文教师全员参与听课研讨。

滨江中学廖灵琳老师以《高考一轮复习之补写句子》为题,立足高三复习备考实际,为高三(6)班学子呈现了一堂高效务实的试卷讲评课。她紧密结合近年补写句子题型的考情考向,参考《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语文》第3题得分数据,以10月联考测评卷的四份典型答卷为样本,引导学生化身“评卷教师”深入剖析答卷、阐释评分理由、总结错答成因。课堂中,她与学生一同归纳补写句子题型的作答步骤与方法,再通过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技巧。整堂课思路清晰、目标明确、任务落地扎实,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又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,充分展现了廖老师深厚的知识储备与娴熟的教学技艺,为在场听课教师提供了一堂优质的范例。

宁化六中刘守斌老师在高一(7)班带来《从田园牧歌到泥土史诗——当<芣苢>遇上<插秧歌>》的群文阅读课。他的教学设计极具巧思,先是为学生创设“古今劳动影像艺术展”的沉浸式情境,激发学习兴趣;再以“谁的劳动更真实”为思辨议题,通过戏剧化的认知冲突与哲学层面的追问,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表层解读,走向深度思考,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劳动主题的多元理解。

本校李吉群老师在高二(10)班执教的《大战中的插曲》,以“大与小”的辩证关系为核心任务贯穿课堂,设计精妙且层层递进。课堂从感性的文本品读过渡到理性的认知升华,既剖析了回忆录的文体特征,又引导学生突破对中日关系的单一化认知,建立客观理性的历史视角;同时巧妙融入AI技术赋能教学,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这三节课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,既展现了教师们多元的教学智慧,又为校际教学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,让我们在互学互鉴中收获颇丰,也为后续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了新思路。
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师道传承启新篇,青蓝相继筑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