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漠:证道的十四个特性
发布时间:2017-03-22作者:审核:点击:
附件:
雪漠
这段文字虽然很短,但老子讲出了证道的十四个特性。
第一,模糊性。
证道不是清清楚楚地得到了什么东西,比如一加一等于二那样,而是模糊的,惚惚恍恍。破除了所有名相和执著,超越了二元对立之后,你自然会进入这种浑然一体、但如梦如幻的境界。
第二,混成性。
混成,就是由多种东西混合而成,它不是单一的。佛教称之为明空不二、乐空不二、智悲双运、止观双运等。也就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如果只有一种的话,就不对了。阴阳调和才是大道,有阴无阳,有阳无阴,有明无空,有空无明,都不对。这是证道的第二个特点。和光同尘也是这个意思。
第三,本质性。
证道者必须证得道的本质、本体,不能只在显现上下工夫。什么叫在显现上下工夫呢?就是在表象上、具体行为上下功夫,我老说纸上的火炬点不亮你,就是这个道理。纸上的火炬就相当于显现,它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,就像一个空荡荡的杯子。杯子其实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杯中要有水。杯中有水,就是证道;只有杯子,没有水,只有显现没有证得本体,就不是证道。
第四,无相性。
“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”,就是无形无相。
第五,非局限性。
“无状之状”“无物之象”,都代表了它的非局限性,它不是局限于某个形体、某种状态,它可以有无限的显现,它可以超越一切相,完全地破相。即使有相,证道者也能窥破相的虚幻性,不会被一时的相所局限。简言之,证道者不会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。
第六,灵动性。
我们称之为活性。证道之后,他必须是灵动的,不是死的。就像列子的老师壶子,他可以呈现出无穷的状态,随缘实现、随心而化,所以才会把季咸吓得落荒而逃。证道不是造出一个僵死的模子,然后把众生一个一个套进去。
“
有个高僧讲《楞严经》时说:“我吃饭时是没有感觉的。”有人就问他,不对吧?没有感觉,不就像木头一样?高僧说,怎么能像木头呢?木头能吃饭吗?他讲得对吗?不对。没有感觉就是没有活性,没有活性就是没有证道。这说明他的修道有问题。无论他有多大的名声,都不代表他说的就是对的。证道必须是有活性的,它有完全的、很好的生命觉知,他只是不执著而已。如果没有觉知,就说明他不俱足三身五智,他就没有证道。
第七,它是柔软的。
不是坚硬的。得道者的心非常柔软,而且是真的柔软。很多得道者动不动就痛哭流涕,比如很多人讲法的时候,讲着讲着就哭了,他不是装的,他是真的受到了触动,因为他的心太软了。有些人有时会觉得自己很奇怪,动不动就感动,不知道为什么。实际上这是很好的,说明他的心变软了。得道者的心必然是软的,它不可能是坚硬的。得道者绝非木石,他的心就像面对病儿时的慈母一样,充满了温度。
第八,终极性。
得道是一种终极解脱,也就是最彻底的解脱,它不是中转站那类的解脱,就是说,它不是往生。你得到了终极智慧,彻底消除了无明,不再迷惑堕落了,才叫证道。最开始你做不到,你要积累资量,让自己见到真理、见道,然后通过修道一步步往前走,最终就会得道。得道的时候,你证得的东西就是究竟的。
“
我最近出了一本书,叫《空空之外》,那是大手印的精要,里面写了佛教解脱的五个次第,也就是五个阶段:资粮道,加行道,见道,修道,无修道。它非常清晰地指出了到达终极目标的途径。它就是“道纪”,证道的规则、规律。千年来,香巴噶举历代祖师以及世世代代的成就者们,就是照上面写的那样,一步步走向解脱的。我把他们的经验浓缩其中,也加入了自己的实修经历,于是便有了这本纲领、道纪性质的书。有缘者可以看一看。
第九,证道的至上性。
也就是究竟性,指的是没有比它更高的了。道的本体是最高的,所以证道者的智慧也是最高的,是究竟的、了义的。所以,老子也罢,释迦牟尼也罢,智慧只要到了一个层次,就会殊途同归。
第十,普广性。
它是既广泛又普通的。因为道不是他一个人的,而是人人都有的,他能证到,别人也能证到。每个人证得的道都是一样的,每个证道者的智慧也都是一样的。它没有特殊性。当然,它有层次性——比如佛家有十地之说,道家也有它自己的说法——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标准和特征。通过这些,你可以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层次,但它不是个性化的。几千年来,所有证道者证得的那个终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。
第十一,实用性。
道绝对不是没有用的,道是能用得上的智慧,是能生起妙用的智慧,而不是虚无缥缈的、不能用的装饰品。它面对世界的时候,能生起无穷的妙用。禅宗为什么对中国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影响?就是因为禅宗的智慧能装进任何一个杯子,它也有点像白糖,不管杯子里装了什么水,它一旦被丢进里面,就能化开,与杯中水融为一体。
第十二,概括性。
就是说,证道者的智慧一就是万,万就是一,他证道跟一万个证道是一样的。他就像神经元,可以克隆出无数个证道的细胞。一个细胞足以承载道体的全息。
第十三,体的形而上。
注意,证道者追求的是形而上的精神,它就是道体的体的形而上。它不可能是形而下的物质追求。它是灵魂层面的,而不是肉体层面的。
第十四,用的形而下。
虽然体是形而上的,但它的用又是形而下的。它无论遇到什么形而下的东西,都能生起妙用。证道者可以当木匠,可以当伙夫,可以当工人,可以当管理者,也可以当政府领导,也可以做商人……无论做什么,他证得的智慧都能生起妙用。将来解读的古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,里面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。
—选自《老子的心事——雪煮<道德经>第一辑》
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