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与善冲突时,如何取舍?
发布时间:2017-04-08作者:若水无忧审核:点击:
附件:
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:古代有一位混混买了三匹八吊钱一匹的布,付款时声称“三八二十三”而不是“三八二十四”,这位混混竟然以颈上人头作担保说自己是对的,只肯付二十三吊钱。一位小和尚打抱不平,说如果“三八二十三”是对的,他愿意输掉头上的帽子。众人相持不下,于是来到小和尚的师傅——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处,请他作主。
没想到,老和尚沉思了一会,竟然说“三八就是二十三”,小混混是对的。小混混不但用二十三吊钱拿走了三匹布,还得了小和尚的一顶帽子,高兴而去。老和尚却因此受到镇上众人的鄙视与驱逐。小和尚一路上都愤愤不平,最后还是忍不住质问老和尚为何说“三八二十三”。老和尚说,你说那小混混的头重要,还是你头上的帽子重要?他用头来和你的帽子打赌,我能说“三八二十四”吗?
这个故事,以前也看过,但觉得很别扭,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。老和尚的做法到底对不对,好不好?有人说,老和尚是在特殊的情况下,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。说是老和尚心善,救人一命,功德无量。从短期效果上看,似乎是救了混混一命,再说小和尚损失也不大,两相比较这个决定就更有利了。但是如果混混没有体会老和尚的用心,在以后更加无法无天呢?这是不是助长了不正之风?!
而从混混本人来说,以自己的人头担保,自虐的方式逼迫别人让步。如果他对面是一个彪形大汉的屠夫,他敢这么做吗?他明显也是欺负老实人,也料定和尚不会砍他的头,即使他是错了,因为在人们的心中一般和尚都是以慈悲为怀。如果这种手段用在其他方面,我们怎么办?是的,老和尚的做法是善举,但不真。
前段日子很热的一部电视剧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,墨洲明明很喜欢司音(白浅),但是却没有告诉她,夜华明明很想保护素素,但是用的是曲线救人的方式,用这种方式也罢了,但是他没有告诉素素,他的苦衷,他表面上对她冷淡,事实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她,他没有对她明说;为了和谐多方面的关系,夜华心中知道是素锦的错,却还是对素素说,素锦的眼睛失去了,要拿素素的眼睛给素锦,致使素素最终被击破心理底线,心灰意冷,跳下诛仙台。这看上去是大善,最终却以牺牲自己和身边人作为代价,这是伪善,不是真。
最近,在网络上议论纷纷的辱母事件,有各种不同声音,这个事件也是真与善的较量,事件的显性核心是“正当防卫”还是“防卫过当”?事件的隐性核心之一是高利贷的非法性,借贷人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履行还钱,高利贷索钱手段之卑劣无耻;隐性核心之二是警察是真地不清楚背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,警察忽视了、警察不作为还是有包庇之嫌疑?从每个人真实的内心出发,如果你是当事人,你会怎么办?而作为观众,你心中是怎样想的,虽然借高利贷者,我们可能内心也觉得对方并不是什么好人,但是对方毕竟已经早就还清本钱,并且大大地支付到了接近目标数,要说是无赖,相信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。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,对于一个22岁的热血男孩,这样的行为,你心中会不会崩出来“为民除害”四个字。虽然结果杀人了,从这个角度上看是不善,但却是真的。
古时有孔融让梨的故事,而现实生活中,如果我们留心,也常有发生,比如一对兄弟打架,明明是弟弟错了,妈妈常会说,哥哥年岁大,应该要让着弟弟,反而批评哥哥做错了。这两个在孩子教育问题上,都是择善而弃真。
在中国文化里,善为第一位,西方文化里,真为第一位。比如《圣经》里的很多故事,就是不善,但很真。当时,我第一次看《圣经》,看得我汗流浃背,比如对待不贞的女人,“你们中间谁没有犯罪的,谁就可以第一个拿石头打她。——耶稣”,这里把不贞看作做了错事,犯了罪,要受到大众的处罚,但也保护了即将被当众用石头砸死的不贞女人。而中国文化,对待不贞的女人,是沉塘,是极度贬低,最好这个女人自己自杀;不仅仅做错了事,还上升到不道德——不善。中国文化,往往取善舍真,为了弘扬善,做了太多的假,比如圣人的操行,比如大禹治水,三过其门而不入,很善但太假。比如雷锋的事迹,作为榜样,要求人人去学习,但是却乎略了人性,这样的大善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,或者说人人非要去学的,而是要引导人们不去做有害于集体,有害于他人的事,这是最低底线,这是本份,要守住底线,比如说,放高利贷,这样的事情本身就是违法的;再者面对借贷人实在穷尽办法也拿不出来钱的时候,不去限制对方人身自由,不去伤害对方,更不去污辱对方,如果没有这些事情,会发生命案吗?这个底线到底是谁突破了?!
真,属于灵商,是根;善,属于情商,是茎;美,属于智商,是叶。我们常常说“真善美”,可见排序是正确的,真是第一位的,善居之,美最后。大同世界首先就是人人都是真人,遵从自心,守住人生底线,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,以及不去伤害他人,可以去学习做双赢、多赢的事,但这仅仅是自己的选择,而不能强迫别人去做好事。
上一篇:为什么说你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