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>教学文章

正文

    思辨权衡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

    发布时间:2021-09-16作者:审核:点击:
    附件:

             思辨权衡类作文例谈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焦文林

      在“提升并发展思维”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,作文融入思维要求,是一种必然的选择。

      思辨权衡类任务驱动作文,往往在作文题里融入思辨要求或观点权衡。它有多种形式:一是材料本身需要考生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进行分析;二是针对事件或问题,试题提出相对立的看法,要求考生权衡选择,发表意见;三是在任务指令中蕴含思辨因素。

      【典型例题】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)

     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,涉及基础、方法、路径、目标及其关系等。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,他说:“修身以为弓,矫思以为矢,立义以为的,奠而后发,发必中矣。”大意是,只要不断加强修养,端正思想,并将“义”作为确定的目标,再付诸行动,就能实现理想。

     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,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。

      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      【审题演示】

      2021年高考全国课标乙卷作文试题由材料、任务指令、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,三项内容相辅相成。

      1.审材料。材料既交代的作文话题“理想的追求”,又指明了“理想追求”的途径—

      基础、方法、路径、目标等,出示杨雄的比喻,引导考生进一步理解材料,即“弓”是基础,“的”是目标,“矢”具有方向性,要射中目标,基础与方向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好。

      2.审任务。任务指令即“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,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”。“材料启示”“对自身发展的思考”等都是立意行文要注意的关键。考生作文要在深入理解含意的基础上,针对“修身”“矫思”“立义”(基础、方向、行动)等与“实现理想”的关系展开深的思考,结合“自身发展”写出深刻的感悟。

      3.审要求。一是“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”,要求考生以作文材料为依据,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立意行文,不可撇开材料,另搞一套。二是“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”,不限定文体,但要求文章写出清晰的文体感,要在“追求理解”的论题范围里,自选角度,拟写作文标题。此外,还有“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”等。

      根据试题“要求”,同学们还要注意:

      (1)立意追求时代感。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试题突出“当代青年”“矫思”“立义”等关键词,这就要求考生将理想追求与时代发展、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,做爱祖国、爱人民的奋斗者、奉献者,不要将理想拘限于个人名利等小圈子,要表现出高远的思想境界。

      (2)行文突出思辨性。行文的思辨性可从三个方面体现:一是针对“基础”“方向”“行动”等要素与“实现理想”的关系展开深的思考,而不是孤立地谈“追求理想”;二是要把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复兴大业结合起来,把“个人理想”与“中国梦”结合起来论述。三是辩证地看待“知”与“行”的关系,重视学习与基础,更要身体力行,做实践者,奋斗人。

      1

      //

         构思角度提示

         1.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——修身矫思立义,奠而后发中的。先阐述理想的重要性,然后以“怎样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图景”的设问,将论述引向深入,抓住“基础”“方向”“行动”等要素,结合自身发展,分点阐述实现理想的途径,最后总结升华。

        2.阐述修身矫思的意义——强基础明方向,吾辈必能担当。行文可采用总分式结构,主体部分突出“强基础”“明方向”两个方面——“强基础”,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,作为一种责任,一种精神追求,一种生活方式;“明方向”,担当时代责任,即国家的强盛、民族的复兴。论述不要空洞,要结合自身发展。

        3.阐述矫思践行的意义——义导向事躬行,弘扬民族大业。行文着眼于“义导向”“事躬行”两个方面,共同指向“弘扬民族大业”。“义导向”,即“要爱国,忠于祖国,忠于人民”;“事躬行”即做奋斗者,“要求真,求真学问,练真本领”“要力行,知行合一,做实干家”。文章要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、奋斗意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