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深耕共研聚合力 砺行致远启新程
——“202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”专项活动综述
发布时间:2025-09-27作者:宁化一中高研室审核:初审:官火旺 复审:温建益 终审:赖国强点击:
附件:
【总校教改进行时】
为深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,有效落实市、县总校制办学精神,加强总校和分校教师间交流研讨,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县高中总校办学的示范、引领和辐射作用,提升我校教研水平,在我校2025-2026学年“以深度教研推动教学品质提升”的教研总主题指导下,我校计划举办系列主题教研活动,现特开设《总校教改进行时》专栏,跟踪报道总校举办的教改教研系列活动。 为精准把握新高考脉搏,优化复习策略,提升备考实效,宁化一中总校于2025年9月25日至26日成功举办了“202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”专项活动。活动涵盖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政治、地理等九个学科,采用“公开课+专题讲座”双线推进模式,为高三学子的高考备考之路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以课为媒,深耕备考之道
秋阳正好,学意正浓。本次研讨活动的公开课环节,犹如一场精彩纷呈的“教学博览会”,各学科教师轮番登场,以扎实的课堂实践为载体,生动诠释了一轮复习的深度与广度,为观摩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范本。
在文科课堂,教师引导学生穿梭于文本深处,从古典诗词的意象解码到历史长河的脉络梳理,重在培养学生“以点带面”的知识整合能力。一节聚焦宋元经济的课堂,巧妙地将经济现象与社会变迁相勾连,引导学生构建起跨章节的立体知识体系。
在理科课堂则更注重思维模型的构建与迁移。数学课堂以“数列求通项”为微专题,通过层层递进的题组设计,将抽象数学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解题路径;化学课堂直面“工艺流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”这一难点,教师引导学生抽丝剥茧,提炼出“寻、配、补、查”的思维模型,有效提升了学生应对陌生情境的能力。
各学科课堂均展现出强烈的“教考衔接”意识。教师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讲授,而是紧密对接新高考命题趋势,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。课堂活动设计精巧,学生或沉思,或讨论,或演练,在真实的思维碰撞中,学科核心素养悄然落地生根。整个公开课环节,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展示,更是复习理念的碰撞。它充分证明,一轮复习绝非简单的重复讲授,而是需要在“守正”中“创新”,在“深耕”中“提质”,为后续复习备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石。
以讲为导,共研备考之策
专题讲座作为本次研讨活动的核心环节,以其前瞻的视角、系统的分析和实用的策略,为全体高三教师提供了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盛宴。各学科专家教师立足新高考改革前沿,聚焦一轮复习的难点与突破点,展开深度解读与策略分享。
语文专场以“遵道而行,会心不远”为主题,强调教材回归与思维建模的深度融合。主讲人通过分析近年高考真题的命题趋势,提出“以问促思”的复习理念,倡导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能力训练的载体,引导学生从“解题”向“解决问题”跃迁。数学学科则紧扣“低起点、高落差”的命题特点,结合典型案例,系统阐释了“保基础、选尖子”的复习策略,强调通过变式训练和题组教学,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、提升思维品质。
理综专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,化学学科提出“析考向、明策略、促提升”的复习主线,通过剖析工艺流程、实验探究等高频考点,构建“模型化”解题路径;物理学科则强调情境化教学,将抽象概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,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。文综专场注重跨学科融合,历史学科从“五史”教育切入,探讨如何通过单元整合实现知识贯通;政治学科则结合时政热点,阐释如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。
各学科讲座虽角度各异,但共同凸显三大核心共识:一是坚持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,以课标为纲、教材为本,实现精准施策;二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,通过
任务驱动、问题导学激发内生动力;三是注重数据赋能,借助智学网等平台实现学情精准诊断与个性化辅导。本次专题讲座不仅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复习方向,更通过策略共享与经验互鉴,凝聚起“同心同向、共研共进”的备考合力,为2026届高三复习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此次研讨活动,既是一次教学智慧的集中展示,更是一次备考力量的全面集结。它标志着2026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已按下“加速键”,宁化教育人正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,为学子们的梦想筑路奠基。我们坚信,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2026届高三必将以坚定的步伐、科学的策略、温暖的情怀,共同书写宁化高考的新辉煌!
摄影:伍洲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众心同向聚合力 总校制改革踏新程